新闻中心news
拉塞尔专访,搭档林书豪无缝衔接,从科比身上领悟无球艺术
“无球进化”:科比的遗产与年轻球员的觉醒
2015-2016赛季,年仅19岁的拉塞尔以榜眼身份加入洛杉矶湖人,与处于退役季的科比成为队友,这段经历曾因球队战绩挣扎和球权分配问题引发争议,但拉塞尔如今给出了新的解读。“很多人讨论‘科比式挑战’对年轻球员的影响,但对我而言,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无球进攻的价值。”拉塞尔回忆道,“科比晚年因身体条件改变,增加了大量无球跑动和接球跳投,他让我明白,顶级得分手并非永远持球,而是通过阅读防守、利用掩护创造空间。”
拉塞尔坦言,早期自己习惯持球发动进攻,但科比的示范让他意识到无球技术的必要性。“我曾问他如何在不控球时保持威胁,他说:‘永远让防守人猜测你的下一步,停顿、变向、反跑……这些细节比华丽的运球更致命。’”这种理念逐渐融入拉塞尔的战术体系,2023-2024赛季,他在篮网队的无球进攻比例升至生涯新高的38%,接球三分命中率突破41%,成为联盟效率最高的后场终结点之一。
搭档林书豪:互补性大于角色竞争
谈及与林书豪在篮网短暂合作的经历,拉塞尔表现出极强的包容性。“杰里米(林书豪)是一名被低估的战术指挥官,他的突破分球和挡拆决策能解放侧翼射手,我们从未因球权分配产生矛盾,因为现代篮球需要多持球点体系。”他举例说明,2025年篮网的“双控卫+动态空间”战术中,自己与林书豪曾同时出场并高效砍下57分,“对手很难同时限制两个能投能传的后卫。”
拉塞尔认为,林书豪的节奏控制与自己的投射能力形成天然互补。“他擅长吸引协防后分球,而我通过无球跑动获得空位,这种配合与当年科比教导我的逻辑一脉相承——伟大的球员能适应任何体系。”尽管林书豪此后辗转多队,但拉塞尔强调,这段合作巩固了他对“团队篮球”的理解,也为后来与凯里·欧文等明星后卫的共存提供了经验。
从洛杉矶到布鲁克林:战术思维的跨越
拉塞尔的职业生涯轨迹颇具戏剧性:从湖人时期的青涩新星,到篮网队的全明星控卫,再到2025年成为争冠球队的核心拼图,他认为这一转变离不开早期经历的打磨。“在湖人时,外界总关注科比的最后一舞,但对我而言,那是学习如何与超级巨星共存的实验室,如今联盟强调位置模糊化,无球能力已成为后卫的必备技能。”
篮网队主帅雅克·沃格曾在战术会议上指出,拉塞尔的无球意识是球队进攻流畅的关键。“丹吉洛不再执着于持球单打,而是通过交叉掩护和底线空切扰乱防守,这种进化让他从得分手升级为体系核心。”2024-2025赛季,拉塞尔场均通过无球跑动得到12.3分,位列联盟后卫前三,其“接球即投”有效命中率高达61.7%。
未来展望:无球技术与领袖责任的平衡
当被问及如何将个人技术与团队需求结合时,拉塞尔提到了科比晚年对年轻球员的指导:“他常说,‘学会无球不是为了放弃主导权,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更致命。’现在我会告诉年轻队友,无球移动不是被动妥协,而是主动创造机会。”
随着NBA进入新一轮战术革命,拉塞尔的经历或许将成为后场球员的成长范本——从持球核心到无球专家的转型,不仅延长了职业生涯,更拓宽了战术可能性,正如他总结的那样:“篮球的本质是空间与时间的游戏,而无球艺术是解开防守谜题的钥匙。”